如何掌握鑑賞中國古代陶瓷的能力?
學習知識之餘還要累積經驗。除教授專業辨偽科學理論及方法外,可透過實物鑑賞、遊覽博物館、參觀古董店、參與拍賣會預展等,一點一滴的累積鑑賞經驗,提升實力。在這裏在我們與各位分享古董之鑑賞心得。
如欲尋找資訊、找參考書及刊物,應選擇由大收藏家、大博物館、大學教授、博物館館長、研究員等製作的刊物,較易取得可靠之資訊,也歡迎大家訂閱我們的博文。
宋代至清代之古董
宋代至清代是中國陶瓷藝術發展的高峰時期,每個朝代都有其特色。宋代理學盛行,連帶藝術品亦滲入相關元素,陶瓷器皿顏色呈自然色澤,主題崇尚自然。
到了元、明兩代,不但突破前朝技術,還受到中東影響,所以畫功更好、顏色更豐富。
至於清代,風格趨向華麗,出現獨特的『洋彩』(即「西洋的彩色」),無論在畫法、題材、光暗等方面,均有西方藝術的影子。
明代宣德瓷
明代宣德瓷是指 (公元1426—1435年,明宣宗朱瞻基年號)年間景德鎮御窯廠燒造的瓷器,以青花最富盛名,胎質細膩純凈,釉層滋潤沉靜,釉色晶瑩艷麗,紋飾多姿多彩而聞名於世,與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,其燒制技術達到了最高峰,成為中國瓷器名品之一,其成就被稱頌為「開一代未有之奇」。《景德鎮陶錄》評價宣德瓷器:「諸料悉精,青花最貴。」
收藏古董,如何保養瓷器
器體大的瓶、罐、尊移放時因形體大,一般都是由下而上兩段拼接而成,有一定的重量,所以不能一隻手提。應該一手拿住脖子,一手托住底,以免分量過重,使兩節分離。有的瓶、罐、尊裝飾有雙耳,取放時不能僅提雙耳,以免折斷和損壞。 瓷器人物在取放時,須注意當心人物的鬚髮和手指部分,因該部分最纖細,易損壞。
南宋與元代時期的龍泉瓷
南宋可謂龍泉窯的黃金時期。北宋覆滅後,北方人大量南遷,甌窯和越窯也相繼衰落。到南宋晚期,由於北方制瓷技術的傳入,龍泉窯結合南藝北技,創造了我國青瓷史上的頂峰。南宋鼓勵對外貿易,於是龍泉青瓷就藉海上貿易興起之利,行銷世界各國,成為當時主要的出口商品之一。這時期出現了碧玉般的厚釉瓷,黑胎和白胎,還有釉層薄透明而著稱的厚釉瓷。